0672 轻重缓急(1 / 4)

    裴元唱完,向着邓亮一伸手。

    邓亮赶紧把刚看完的书信又递还了回来。

    裴元的目光落在了康海的名字上,又着重看了康海所献的平定玄狐教的策略。

    其中言语不多,却把关中的山河形势尽数道明。

    ...

    秋意渐浓,金陵城外的稻田泛起金黄波浪,农人弯腰挥镰,笑声在风中起伏。田埂上插着一面面小旗,写着“工分登记点”,穿青布衫的审计员坐在树荫下,手持册子记录劳作时长。一名老农递上沾泥的竹牌:“昨儿修渠三时辰,今早又挑了两担土。”审计员核对无误,在其名下画了五道红杠,笑道:“再攒二十工,就能换一匹细布,给孩子做冬衣了。”老农咧嘴一笑,眼角皱纹如田垄般舒展。

    政事堂内却无半分闲适。林雪伏案疾书,笔尖沙沙如蚕食桑叶。她正审定《共和盟约》实施细则,其中最难的是“联邦税赋均输法”??北方诸州贫瘠,南方富庶,若按人头均摊,则江南不堪重负;若全免北方赋税,又恐滋生惰政。窗外传来脚步声,王铁柱推门而入,肩头还带着露水气息。

    “刚从栖霞村回来,”他坐下,接过茶盏,“那边百姓问,为何他们的孩子不能和金陵孩童一样,每日领一碗豆浆?”

    林雪搁笔,揉了揉太阳穴:“粮仓尚可支撑三个月,但豆种得从湖广调,运费比豆价还贵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建本地作坊。”王铁柱道,“用工分抵原料费,让妇人轮值熬煮。孩子吃饱了,才有力气读书。”

    “可审计院怕出贪弊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把每勺油、每瓢水都记进公示簿。”王铁柱目光沉静,“我们不怕账目复杂,怕的是人心寒了。”

    话音未落,陈烈快步进来,手中捧着一封火漆密函。“洛阳急报!黄河决口,在温县与武陟之间,淹了十七个村子,灾民逾两万。周元甫已开仓放粮,但缺医少药,请求联合赈灾兵团立即北上。”

    林雪霍然起身:“原定十月组建的兵团,现在才六月……”

    “等不了那么久。”王铁柱站起,“命钱有道即刻调度江淮三省信票储备,优先采购药材、净水炭、帐篷布。另传令各州县医护队,凡自愿赴灾区者,每人记一百工分,并保障家属三月口粮。”

    陈烈迟疑:“若有人借机冒领工分呢?”

    “真去救人的人,不会计较工分。”王铁柱望着窗外飘起的细雨,“倒是那些缩在屋里算计的人,才该被工分抛弃。”

    三日后,第一支赈灾船队启程。船上不仅有药品与干粮,还有五十名女子医护队员,带头的是曾在抗洪中背过伤员的织工阿梅。她临行前将仅有的银簪交给妹妹:“若我不回,拿它供侄儿上学。”岸边送行的母亲们默默流泪,却无人阻拦。孩子们举着纸折的小船,放入江中,口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