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天的时间,在沉默的赶路与林墨逐渐调整的心态中悄然流逝。
当队伍绕过最后一道山梁,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,一座巍峨雄浑、仿佛与天地同寿的古老城池,如同沉睡的巨兽般,匍匐在广袤的平原之上。
这座古城,墙体斑驳,布满了刀劈斧凿、风霜雨雪留下的深刻痕迹,它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无数战火的洗礼。它见证了盛秦帝国从崛起到鼎盛的辉煌,也经历了与其他强大帝国的残酷战争,却始终如同不朽的丰碑,屹立不倒。
它不仅是盛秦帝国历史最悠久的见证者之一,更是守护其边疆、威慑四方的擎天巨柱。
城池周围,气氛与想象中的边关萧索截然不同。虽然带着一种历史的沉重感,但其繁华程度,竟比许多国家的核心城池还要强盛数分!
宽阔的官道上,来自大陆各地的商队络绎不绝,车马辚辚,驼铃悠扬,各种口音、各种服饰的人流交织,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而又秩序井然的景象。
使团队伍并未直接进入这座名为“镇岳”的古城,而是在引领下,来到了城外不远处的一座奇特建筑前。
那是一座高达数十丈的纯白色圆形建筑,造型简洁而宏伟,通体仿佛由某种巨大的玉石垒砌而成,在阳光下流转着温润的光泽,与古朴的镇岳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“那里就是‘鉴贡台’,专门负责核查、记录所有前来朝贡的使团身份与贡品。”轩辕黯见林墨望着那建筑露出好奇之色,便主动解释道。
恰在此时,另一支使团队伍刚刚完成核查,从鉴贡台的正门有序走出。他们的旗帜上绣着一条盘旋的狰狞巨龙,气势不凡。
“那是蟠龙国,算是暮顷国的邻居,国力比暮顷要强上不少。”轩辕黯低声补充。
鉴贡台外围,早已被闻讯赶来的盛秦子民围得水泄不通。
对于这些生活在帝国核心区域的百姓而言,观看万国来朝,目睹他国天才的风采,是一大乐事。
他们翘首以盼,议论纷纷,期待着能提前窥见那些将在不久后的交流会上大放异彩的年轻面孔。
鉴贡台巨大的门口,一名身着深紫色盛秦官服、面容古板严肃的老者端坐于案牍之后,手持一支散发着灵光的玉笔。他的身旁,立着一块醒目的玄黑色牌子,上面以朱砂书写着几个凌厉的大字:
“凡是被查出来冒充朝贡使队的,格杀勿论!”
字迹殷红如血,透出一股森然的杀气!
“嚯!什么胆子啊,连朝贡使队都敢冒充?”林墨看到这警告,不由得咂舌。在盛秦这样的庞然大物面前行此欺瞒之事,简直是在阎王爷头上动土。
“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,”轩辕黯显然对此有所了解,低声解释道,“据说曾有一个亡国势力,企图鱼目混珠,混入盛秦图谋不轨。对盛秦而言,这是巨大的耻辱。自那之后,盛秦便立下铁律,并以雷霆手段处置了几批胆敢尝试者。这牌子立在这里,就是一种无声的威慑,让所有心怀不轨之人望而却步。”
此时,蟠龙国的使团已核查完毕。那执笔老者面无表情地大手一挥,甩出一张金光闪闪的长卷榜单,悬浮于半空。他手持玉笔,在榜单上蟠龙国信息的后面,流畅地书写下新的记录。林墨注意到,榜单上前面的暮顷国和现在的蟠龙国,后面都跟着一大片详细的记录,似乎是贡品清单和人员信息。
“进去吧。”老者放下笔,声音平淡无波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。
蟠龙国的大使恭敬地行了一礼,随即带领着使团调转方向,朝着镇岳城的城门方向迤逦而去。
接下来,便轮到了轩辕国使团。
同样的流程,同样的严肃氛围。院长、大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