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因后果。
一提起来,姜行又怒火中烧。
“我管她借一千五百两,她推三阻四对半砍,只应八百两,这也就罢了,还管我要借据?小七,你说,她做的是人事儿么?她拿我当兄长了么,她还记得是谁生她养她么,还记得是谁给她找了那一桩好姻缘么?那姓顾的给她几日好脸色,她翅膀就硬了,敢带着人来娘家找她大哥的不是了!”
姜妧到底是做过皇后的,知道一千五百两在如顾家这般王公显贵里可谓了了。南朝皇室供奉一尊佛像便要花费两万贯,便是普通的高门显贵,供养佛祖的花费动辄几千贯的也不在少数。且她听闻,姜姮此前也十分崇佛,前不久还刚刚斥三千贯供养了一尊药师佛。
她在佛事上如此大方,对兄长之请却如此推脱,还同亲兄长要借据,委实有些冷情了。
姜妧这回没有替姜姮说话。
姜行越想越气,又道:“八百两?你说她怎么张得开口?她这些年资助那些不相干的寒门士子的钱,也不止八百两了,我是他亲哥哥,是为了家族正事向她借钱,她就这样打发我?我气得吵她一句,她还把卫国公搬出来打我的脸?我姜家怎么就出了这么一个白眼狼!”
姜妧一言不发,任由长兄埋怨了一番,待他稍稍消了气,才说:“可是,这一千五百两,也还得筹出来。大哥,你觉得能怎么办?”
眼下气归气,事情还是要解决的,姜妧有意劝姜行去卫国公府登门致歉。
虽然有今夜的不愉快,但卫国公临走时的话,其实还顾念着姜姮这个姜家女儿的身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