; 文章必须从治学与处世两层展开。
治学,需如天道般持之以恒,方能攻克经义难关。
处世,需凭自强之心应对困境,不被外物挫折所动摇。
他脑中飞速闪过陈山长,关于此句的诸多注疏,以及那些用以佐证的典故。
“舜发于畎亩之中,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……”
将两道题挨个审过,苏墨已经做到心中有数,于是便不再犹豫,当即铺开草纸。
针对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,他提笔写下了破题。
“君子治学处世,必以本为根基,根基稳固,则正道自显。”
既避开了题面上的字词,又精准点明了本与道的逻辑关系。
他紧接着写下承题。
“盖本者,非虚浮之表,乃立身之根也。昔仲尼言此,实劝世人弃浮华、守根本,方得长久之道。”
基调已定!
苏墨文思泉涌,他结合自身求学经历,将陈山长踏实读经的教导,与寒门学子以勤为本的实例融入其中。
整篇文章一气呵成,逻辑严谨,完美贴合了县尊李正德的政治导向。
试帖诗对苏墨而言,更像是按规则填公式。
经过了陈山长一个月的魔鬼特训,他早已将五言八韵的平仄与对仗,掌握得炉火纯青。
在飞快地写完四书、五经题的文章草稿后,便以劝学要笃实为主题,迅速创作了一首试帖诗。
他自知此诗意境不足,但胜在格律严谨,在童生试可谓是挑不出半分错处。
落下笔,此时已近午时。
秋日的正午十分,太阳格外的热。
本来是个好事,但奈何位置不对。
隔壁茅厕在日晒的发酵下,那股恶臭变得愈发浓烈。
熏的苏墨胃一阵翻江倒海。
看了一眼考篮中白面馒头,却毫无胃口。
不禁赞叹自己提前吃饭的明智。
既然吃不下,那索性也就放弃了吃饭,转而开始修改草稿。
他再次拿起笔,将四书题的文章增删了几个例证,调整了句式,使其更为铿锵有力。
又依次修改了五经题和试帖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