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善宝可以不听弟弟的话,但是他可不敢不听老爹的话,他捂着后脑勺问道,
“爹,这个秦大宝到底是什么来历呀?有这么厉害吗?”
王老爷子知道大儿子这个人是一根筋,打仗是个好手,可是对于人情世故却是个白痴,他也知道,如果不把大宝这件事儿跟大儿子详细的说说,以王善宝的脾气,恐怕以后会主动去找事,试试大宝的斤两,
王老爷子叹了口气,把手里的酒盅放下,
“今天这话我不光是对善宝说的,也是对你们说的,其实这个孩子......
林淑芬的手指在笔记本封皮上轻轻摩挲,仿佛能透过那层泛黄的纸壳触摸到李明远的灵魂。她深吸一口气,将笔记本小心翼翼地放入一个透明的档案袋中,转身走向办公室的书架。她知道,这不仅仅是一本旧笔记,而是一段历史的延续,是一份责任的传承。
“小李!”她走出办公室,声音里带着一丝激动。
助理小李立刻从办公桌前抬起头:“林老师,您找我?”
“帮我联系瑞典的那家图书馆,我想看看那本《血色黎明》的原始手稿。还有,联系一下艾琳?卡尔森的家人,如果她还在世,我想亲自拜访她。”
“明白,我这就安排。”
林淑芬点点头,转身回到办公室,坐在窗前,望着北京的夜景。街道上车水马龙,霓虹灯闪烁,仿佛无数未曾熄灭的记忆之光,在黑暗中静静燃烧。
她知道,这条路还很长,但她也明白,正是这些未曾被遗忘的声音,支撑着她不断前行。
几天后,小李带来了好消息:“林老师,瑞典那边已经答应了,他们可以提供《血色黎明》的手稿复印件,以及艾琳?卡尔森的部分私人信件。另外,她的女儿还健在,住在斯德哥尔摩,愿意接受您的采访。”
林淑芬眼中闪过一丝光亮:“太好了,我们立刻启程。”
一周后,她与小李踏上了前往瑞典的航班。斯德哥尔摩的冬天寒冷而寂静,城市被一层薄雪覆盖,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北欧特有的冷冽与宁静。
艾琳?卡尔森的女儿伊娃是一位年近六十的女性,身材瘦削,眼神中透着一种知识分子的冷静与坚定。她热情地接待了林淑芬,并带她参观了母亲留下的书房。
“这是我母亲生前最珍视的地方。”伊娃轻声说道,“她一生都在为真相发声,哪怕这意味着她必须面对巨大的压力。”
林淑芬走进书房,书架上摆满了关于战争、人权、历史研究的书籍,墙上挂着几张黑白照片,其中一张正是艾琳与李明远的合影。照片中的李明远神情坚毅,目光如炬,身旁的艾琳则微微侧头,似乎在倾听什么。
林淑芬走上前,轻轻抚摸照片的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