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1章 这是一条红线,谁碰谁死(1 / 5)

    大宝继续说道。

    “而明州,岛屿多,山多,顺着四明山可以到绍兴,可进可退,如果让我选,我一定会选明州。”

    余则成想了一会儿,点点头说道。

    “的确,明州确实是最好的选择,它深入内陆,如果沿途搞破坏的话,可以到杭城苏城和沪上,这些都是长江三角洲最富裕的城市,一旦遭到破坏,它会比别的地方损失更大。

    可是局长,他那边运送给养的话,是不是太困难了一点?首先飞机没有中途加油的地方,其次光靠海运的话,太过于危险。......

    雪还在下,但已不似前几夜那般暴烈。南锣鼓巷的屋檐挂满了冰凌,阳光斜照时,折射出细碎的光斑,像谁撒了一把碎银在青石板上。我站在纪念馆门口,手里捧着那盆桃花,花瓣微微颤动,仿佛有风从很远的地方吹来。

    屋里暖气开着,档案柜半开着,昨夜整理到一半的《灶火集》手稿摊在桌上,杨素芬那页“她们是人”的字迹被放大成展板,静静立在角落。我正想合上文件,忽然听见门铃轻响。

    不是游客按的那种急促,而是一声、两声,缓慢得近乎试探。

    我走出去,门外空无一人,只有门槛上放着一只旧布鞋??深蓝土布面,千层底,针脚细密,鞋尖还绣着一朵褪色的小梅花。这鞋……我在杨素芬的照片里见过。她年轻时在知青点劳动,脚上就穿着这样一双。

    我蹲下身,指尖轻轻抚过鞋面。布料干硬,却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艾草香。翻过来一看,鞋底用墨笔写着两个小字:“还你”。

    心口猛地一缩。

    我立刻冲出门去,沿着巷子追出去十几米,四顾无人。雪地上没有脚印,连风都静了。可我知道,刚才那不是幻觉。就像那个穿蓝布衫的老妇人不会凭空出现,这双鞋也不会自己走来。

    我抱着鞋回到馆内,放在供桌上,点了三支香。

    “您要告诉我们什么?”我低声问。

    没人回答。但香烟袅袅升起时,墙上的老式挂钟忽然“咔”地一声,指针跳动了一下??它已经停了好几天。

    我盯着那钟,忽然想起什么,快步走到保险柜前,取出兰秀英日记中附带的手绘地图复印件。坐标指向内蒙古锡林郭勒盟,可当时我们只找到了陶罐和《灶火集》,并没有发现其他线索。但现在,我注意到地图背面有一行极小的铅笔字,之前从未察觉:

    >“若见蓝鞋,即启后匣。”

    后匣?我猛地转身,看向档案室最里侧的那个红木柜??那是杨素芬家属捐赠遗物时一同送来的,说是“她生前锁住最后秘密的东西”。我们一直没打开,因为钥匙不知所踪。

    可此刻,那只蓝布鞋静静地摆在桌上,鞋底朝天,仿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