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阴森肃穆的森罗殿内,青铜烛台上的火苗剧烈摇曳,映照着包拯紧锁的眉头。他手中紧握着一沓厚厚的卷宗,上面详细记录着南海龙王敖钦的种种恶行。人间唐宋两朝更迭之际,南海龙王肆意操控降雨,致使多地旱灾涝灾接连不断,百姓苦不堪言。
包拯多次上奏弹劾敖钦,可这些奏章都如石沉大海,毫无回应。凭借着多年的断案经验,他敏锐地察觉到太白金星李长庚在背后暗中作梗。于是,在一个阴气凝重的夜晚,包拯奋笔疾书,写下了《奏太白金星疏》:
臣包拯,诚惶诚恐,稽首顿首,上言于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陛下:
自臣膺任阎罗五殿之职,夙夜匪懈,志在维持阴阳两界之秩序,护佑三界生灵之安宁。然近来,天庭之弊渐显,奸佞之徒作祟,致人间灾祸频发,百姓深陷水火,臣痛心疾首,不敢缄默,遂冒死直谏。
今人间大宋,江南之地暴雨倾盆,洪水泛滥,房舍田亩尽被冲毁,百姓流离失所,饿殍遍野;而塞北诸郡,烈日高悬,土地干裂,庄稼颗粒无收,民生艰难。经臣多方查实,此皆南海龙王敖钦肆意妄为所致。敖钦身为司雨正神,本应恪遵天规,按时兴云布雨,滋养万物,却为一己之私,扰乱降雨时序,全然不顾人间生灵涂炭。
臣秉持公正,为解百姓倒悬之急,多次上奏弹劾敖钦,列其罪状,恳请陛下严惩此失职之神,以正天规,还人间太平。然而,臣之奏章皆如泥牛入海,杳无音信。经臣缜密查访,发现太白金星李长庚从中干预。每当臣之弹劾奏章呈至天庭,太白金星便利用职权,或隐匿不报,或歪曲事实,为敖钦百般开脱,致使敖钦逍遥法外,恶行愈演愈烈。
太白金星身为天庭重臣,深受陛下厚恩,本应辅佐陛下,公正无私地治理三界,维护天庭之威严与天规之尊严。但他却为一己私利,结党营私,袒护有罪之仙,蒙蔽陛下圣听,使天庭之公正蒙尘,百姓对天庭之信任渐失。长此以往,天庭根基必将动摇,三界秩序亦将陷入混乱。
臣恳请陛下即刻下令彻查太白金星之渎职行为,依天规严惩不贷。同时,公正审判南海龙王敖钦,还人间一片风调雨顺,保三界太平。臣包拯,虽位卑职微,但赤胆忠心,不惧强权,愿为天庭之清明、百姓之福祉,肝脑涂地。望陛下明察秋毫,采纳臣言,施行公正之法。
臣包拯诚惶诚恐,稽首顿首。
太白金星得知包拯弹劾自己后,暴跳如雷,决定予以坚决反击。他找到天庭学院才华横溢的学员王勃,向其诉说包拯如何颠倒黑白,并要求王勃写文章揭露包拯的“真面目”。太白金星对自己一直有提携之恩,又因猪悟能为自己灌下的孟婆汤的“毒害”,王勃对阴森恐怖的地府早有怨气在胸。王勃思考一番后,答应了太白金星的请求,经过多方“调查”,洋洋洒洒写下一篇文章交给了天庭学院院长太白金星,很快这篇文章便以王勃的名字刊登在《天庭晚报》上:
吁正冥司风纪疏
——致阎罗五殿包拯大人
伏维天庭昭昭,冥府肃肃,皆赖诸仙神只恪尽职守,以保三界清平。然近日见闻,令晚生王勃深感忧虑,不得不秉笔直言,为天庭风纪进一诤言。所谏者,乃阎罗五殿包拯大人在冥司治理中或存之疏失。
世人皆赞包大人铁面无私,断案如神,于阳间阴司,威名远播。然于孟婆汤这一冥司至关之物,大人或有所疏忽,致使贩假售假之风渐起,乱象丛生。孟婆汤,为亡者忘却前尘、步入轮回之关键,其纯正与否,关乎轮回之公正,亦系三界之安宁。
今之冥司,竟有不法之徒,以次充好,将劣质汤药伪作孟婆汤,蒙蔽亡者。街头巷尾,怨声载道,皆言服汤之后,前尘记忆未能尽除,痛苦不堪。此等乱象,何以愈演愈烈?盖因监管之不力,而大人身为阎罗五殿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