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7章 架构与困境(1 / 4)

清晨,鸣人在一种近乎虚脱的疲惫感中醒来。

那不是身体的劳累,而是精神高度集中后骤然放松带来的深层倦怠。

影分身在昨夜陆续传回的记忆,如同潮水般涌入他的脑海,带着伏案疾书的专注、激烈辩论的焦灼,以及最终测试失败后的沉重与不甘。

他闭着眼睛,没有立刻动弹,而是像梳理乱麻一样,仔细地整理着系统集成组昨日一整天的工作细节。

核心任务清晰地烙印在记忆里:主控回路核心架构的确立与初步模拟。

系统集成组,这个新成立的、肩负着协调全局重任的小组,在昨日正式启动了最为关键的“主控逻辑”

编写工作。

鸣人“看”

到记忆中的景象:数个由他意识分裂出去的影分身,围坐在由查克拉临时构筑的模拟平台周围,神情是前所未有的凝重。

他们面临的挑战是空前的。

不再仅仅是优化某个独立模块的性能,而是要设计出一个能够统筹全局的“大脑”

这个大脑需要将来自能量核心的、庞大而有时甚至显得混沌的查克拉流,如同指挥一支交响乐团般,精准、及时、稳定地导向数十个功能各异、需求不同的子系统。

能量分配、净水循环、温度控制、信号处理等等。

每一个模块对查克拉的电压(如果可以用这个词形容)、频率、稳定性的要求都各不相同。

这要求主控回路必须具备极高的智能和适应性。

要任务,是设计出稳定而高效的核心架构。

这就像是构建一座城市的交通枢纽,不仅要保证车流(查克拉流)的畅通,还要能根据实时情况智能调度,避免拥堵和事故。

记忆画面中,团队成员们陷入了疯狂的构思和推演。

他们伏在由查克拉光晕构成的“桌面”

上,手指飞快地划动,绘制出一张又一张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回路设计草图。

线条代表着查克拉通路,节点代表着控制与分配单元,无数的符号和注解标注着能量阈值、响应延迟、负载容量等关键参数。

他们尝试了集中式控制架构,将所有权力集中于一个核心处理单元。

但模拟显示,这会导致核心单元负载过大,一旦出现问题,整个系统瞬间崩溃,风险极高。

他们又尝试了分布式架构,将控制权下放到各个模块本地。

但这又带来了新的问题:模块间的同步变得极其困难,很容易出现步调不一,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。

他们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,设计出分层级、多节点的混合架构。

寻找那个能完美平衡能量负载与响应度的最优解,成为了萦绕在每个人心头的问题。

草图画了又改,改了又废,废弃的图纸在意识空间里几乎堆积成山。

争论声此起彼伏,关于某个节点是该强化还是该精简,关于两条并行通路是否需要用缓冲回路隔离,关于优先级仲裁的逻辑该如何设定……每一个细节都牵一而动全身。

这种高强度的脑力消耗,即使是通过影分身来分担,也让醒来的鸣人感到太阳穴阵阵紧。

他能清晰地回忆起那种思维激烈碰撞、几乎要冒出火花的感觉。

到了下午,在经过无数次修改和优化后,个被认为具备可行性的初步架构模型终于被搭建出来,并投入模拟环境进行测试。

那一刻,所有参与的影分身都屏住了呼吸。

初始运行似乎很平稳,能量流沿着预设的通路开始流淌。

然而,好景不长。

当模拟负载逐渐加大,接近真实运行环境时,问题开始爆。

能量流在几个关键的分流节点和交叉节点处,屡屡出现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