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9章 人生不外乎就是两个字:妥协(3 / 5)

我清白。

    >是素芬站出来替我说话。她说:‘兰秀英是我介绍来的知青,我担保她品行端正。’

    >可代价是,她被撤销了妇女主任职务,还被罚去挑粪三个月。

    >我一直想报答她,可在那个年代,连一句谢谢都是危险的。

    >直到七九年回城那天,她塞给我五十块钱和一张车票,说:‘走吧,别回头。好好活着,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。’

    >可我活得并不好。我总梦见那个仓库,梦见自己喊不出声。我结婚三年就离了,因为丈夫一碰我,我就发抖。

    >我不敢生孩子,怕他会继承我的恐惧。

    >所以,当我听说她癌症晚期时,我想回去看她最后一面。可等我赶到,她已经昏迷。

    >我坐在床边握了她三个小时的手,一句话也没敢说。

    >因为我知道,有些恩情,穷尽一生也无法偿还。”

    读完这篇文字,我们站在空荡的教学楼走廊里,久久无法言语。窗外细雨绵绵,打湿了操场边那棵老槐树的叶子,就像五十年前燕北县的那个春天。

    回到北京后,我们将兰秀英的手稿录入系统,并在“回声地图”上新增了一个坐标:苏州姑苏区某小学旧址。点击进入后,播放的是一段合成语音朗读她的文章,背景音是当年教室里的读书声、粉笔划过黑板的吱呀声,以及远处传来的广播体操音乐。

    令人意外的是,不到一周,后台收到了一封来自日本的邮件。发件人自称是兰秀英早年收养的干女儿,现居京都。“我妈从来没说过过去的事,但我记得她书桌抽屉里总放着一张合照,她常常半夜拿出来看,一边看一边哭。昨天我在你们网站听到那段录音,立刻认出了她的笔迹。”

    她随信附上了那张照片的电子版??正是我们已在南锣鼓巷收到的那一张。

    “她临终前最后的话是:‘告诉素芬,我走了,但没忘记她。’”邮件末尾写道,“请把这句话放进你们的展览里好吗?我想让她知道,有人一直在替她说话。”

    我们照做了。

    十月下旬,“青年讲述者训练营”第三季启动。这一次的主题定为“沉默者的语言”。我们邀请了一批心理学家、语言学家和社会学者共同设计课程,探讨那些无法直言的历史如何通过隐喻、物件、身体记忆等方式传递。

    第一节课上,我展示了那根红头绳。“它没有文字,没有声音,但它承载的情感比千言万语更沉重。”我说,“当我们无法开口时,我们会选择其他方式留下痕迹??一根绳子、一枚纽扣、一首改词的歌谣、甚至是一次刻意的遗忘。”

    一名学员举手提问:“但如果当事人永远不愿说呢?我们有没有权利替他们发声?”

    我沉默片刻,回答:“我们没有权利强迫任何人回忆痛苦。但我们有责任确保,当他们终于决定开口时,这个世界愿意倾听。”

&n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五五中文网】 www.5w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